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> 文摘荟萃 > 心灵鸡汤

文摘荟萃

原来是地不平
时间:2018-04-18 03:10:33 来源:本站

人比人,气死人。这个“气”,往往来自一个虚妄而扭曲的“因为”。

有一天,大慧禅师上堂,对众弟子说:

“我本来以为是那些草长得有高有矮,但在烧了之后,才知道原来是地不平。”

 

 

对事情提出解释,是认知的主要作用。而解释,大部分是在找原因,也就是理清因果关系。

一个父亲将儿子的成绩单往桌上一摔,愤怒地说:“看你考个什么成绩?就是因为你太不用功了!真是令人失望!”

成绩比别人差是事实,但“因为”什么呢?也许是比人家不用功;但也许是遗传基因比较差,脑筋转得比别人慢,身体比较容易疲倦;也许是读书环境比人家差,参考书比较少,或女朋友比别人多;也许是老师的题目出得不好······

基本上,这些原因和解释都仅止于推论和臆想,推论难免虚妄,臆想就更可能扭曲。现代心理学更告诉我们,在做行为归因时,我们有明显的人我之别,也就是“严于责人,宽于究己”,譬如别人考试分数低,那是因为他懒惰、愚笨,自己分数低则是因为自己“没睡好、一时粗心”。

人我有别的错误推论、虚妄臆想不仅无济于事,反而会对人产生实质的伤害,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。

白云禅师有一首偈子:

若能转物即如来,春至山花处处开。

自有一双慈悲手,摸得人心一样平。

 

这里的“慈悲手”,比较接近“真心”,因为真心是没有人我之分、爱憎之别的,这是慈悲的核心要义。但也许,我们还可以引进更多的慈悲。

解释,主要是识心的活动。识心有好有坏,会依个人的见识、阅历与拣选而变。在解释事情时,没有人我之分、爱憎之别固然很慈悲,但如果能多一点爱、多一点宽恕、少一点憎恶,那就更慈悲。这种善意的拣选和认知,就是慈悲的识心。

“转物”,就是用“心”去改变对事物的认识和解释。草,为什么看起来长得有高有矮呢?原因可能很多,但何妨慈悲一点,先从“地不平”想起。